主页 > imtoken下载链接 > 黄峥辞职爆料:创始人离职后公司何去何从

黄峥辞职爆料:创始人离职后公司何去何从

imtoken下载链接 2023-01-18 16:30:49

作者|肖卓

2021年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时,41岁的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宣布不再担任拼多多董事长。

一石激起千层浪。资本市场还没来得及消化“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连续多年超过阿里巴巴”的好消息,创始人离职的消息迅速让股价由涨转跌。截至美股收盘,拼多多股价下跌7.1%。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对拼多多未来的质疑。

根据黄峥的股东信,在他不再担任拼多多董事长和管理层职务后,黄峥的1:10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其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给拼多多。董事会通过投票作出决定。黄峥还承诺,他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锁定,不卖。

至于辞职后的去向,黄峥说,“我想在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做一些研究。”可靠有效地控制潜在有害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对可能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等进行可控的标准化和改进。

在黄峥看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异化,其实是因为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传统竞争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改变,就必须从底层的、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并在核心技术及其底层理论中找到答案。而他也希望自己能走出困境,“摸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脱光衣服,隐藏功名。黄峥按照自己的理想离开了,给外界留下的只是一连串的猜疑,以及所有企业都将面临的交接问题。

创始人离职后公司会发生什么?

如何让自己创办的公司在退却后依然健康发展是创业者的共同难题,而人永远是解决之道的核心。

之所以难以继承,本质上是违背人性的:创始人靠个人的特点把公司做大做强,但职业生涯后期最重要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产生个人影响。排除在已建立的企业之外。

虽然黄峥一直强调拼多多不应该有太多的个人色彩,但外界早已与拼多多创始人的行动息息相关。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创始人的品牌尤为突出:不仅在内部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且个人气质已经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

阿里巴巴重运营、腾讯重产品、百度重技术,是过去BAT时代对三大巨头的公认评价。性格也密切相关。比如马化腾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和体验的产品经理。马化腾亲自为员工挑椅子的故事在腾讯内部流传。超链分析技术的发明者李彦宏创立了百度,也为百度工程师文化做出了贡献。

盛大创始人

没有人可以完美复制,创始人的继任者必然在性格、思维方式、好恶等方面与创始人不同。但是,如果扩大观察范围,就会发现暂时似乎没有解决的继承问题,可能是受到了科技行业前辈的启发。

千亿美元的教训

失败的遗产会给企业带来灾难,雅虎的衰落足以说明这一点。回顾这段灾难性的企业转型历史,领导错位是雅虎没落的根本原因。

年轻有为的杨致远和费洛在成功创立雅虎后的第二年,决定聘请合伙人管理日常运营,从而投身于科学研究。

(杨致远和大卫·费洛)

1995年,雅虎首任CEO蒂姆·库格尔(Tim Koogle)加入公司,他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完成在摩托罗拉的积累后,库格尔在发明条形码的公司 InterMec 担任了两年的总裁。 《商业周刊》的封面曾将库格尔描述为雅虎“理性成熟的代表”。

(蒂姆·库格尔)

Kugel 的主要贡献是创建了雅虎的免费商业模式——免费提供服务,然后将广告作为公司的收入来源。然而,他积极投资,运气不佳。他赶上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代,再加上公司业绩不佳,股价一度下跌近90%。 2001 年 5 月,库格尔辞去已执掌 5 年的雅虎 CEO 一职。一个帖子。

第二任 CEO 特里·塞缪尔帮助雅虎度过了这一艰难时期,但他也是将雅虎引向战略误区深渊的人。

Samuel 曾担任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但 Semel 因通过优质服务和分类广告减少了雅虎对展示广告的依赖而减少了无意义的企业项目、优化企业组织以及使雅虎的业务多样化而受到赞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不仅进一步模糊了雅虎的定位,也导致了雅虎极客文化的缺失,让雅虎失去了对技术的重视,直接导致雅虎错失了搜索和社交两个机会。

盛大创始人

在塞缪尔的任期结束时,雅虎的盈利增长低于华尔街的预期,尽管通过出售谷歌股票夸大了盈利,但事情变得糟糕了。

(特里·塞缪尔)

2007年,杨致远在公司董事会的要求下不得不再次出柜,然而,雅虎并不是原来的雅虎。杨致远拒绝微软收购让公司保住了,但也得罪了本可以发财的股东。当他辞去 CEO 一职时,华尔街没有人后悔。

其实,美国科技公司的创始团队引入职业经理人是一个普遍的选择。早在 1983 年,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挖来百事可乐总裁斯卡利担任 CEO,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埃里克施密特在公司只有 200 名员工时被聘为 CEO。这与公司创始人的背景有关:在美国互联网,创始人多为技术奇才,而CEO则是商业精英。

但雅虎的寂寞暴露了这种模式的问题: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发展到了后期,创始人及其家人的大部分股权​​都留下了,大部分股权​​分散在“平民”。 ,管理这样的公司,董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和各类经理人是很常见的,而且董事会中除了大型投资基金和银行的代表外,其余都是独立董事,即比如说,大部分核心人员都是独立董事。首要任务是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而不是公司真正的长远发展。

CEO 和创始人不同的想法和对技术核心的投入程度决定了公司转变的结束能否令人满意。雅虎只是一个反例。

寻找合适的继任者

如何找到合适的继任者?来自 Microsoft、Google 和 Apple 的故事可能会提供一些灵感。

在创立微软的第十四年,不到 40 岁的盖茨提出了微软高管的退休计划,他决定让创始团队成员史蒂夫鲍尔默接任 CEO。盖茨和鲍尔默在大学相识。 1980 年,也就是微软成立六年后,鲍尔默应盖茨的邀请加入了微软。

(比尔盖茨和鲍尔默)

盛大创始人

2000 年 1 月,具有贸易、金融和产品营销背景的商人鲍尔默取代软件和技术天才盖茨成为微软的新 CEO。在鲍尔默被任命为比尔盖茨的继任者一周后,微软的股价创下了 58 美元的历史新高。

然而,在执掌微软的 14 年里,没有技术背景的鲍尔默犯了太多错误。微软在各个领域不断被谷歌、苹果、Facebook超越盛大创始人,从消费电子行业的创新者进化而来。做一个平庸的人。

微软的另一位创始人保罗艾伦曾回忆说,他对鲍尔默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感到震惊,因为“他的才华主要来自业务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也就是说,鲍尔默不是‘产品大师’。 "

乔布斯还在他的自传中公开谈到了鲍尔默在微软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做销售的人经营着公司,做产品的人不再重要,他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了创造的热情。斯卡利加入苹果的时候也是这样,那是我的错误;鲍尔默接手微软时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我们可以卷土重来,但我认为微软不会做得更好,只要鲍尔默掌舵。”

以上种种,都让外界将“微软失去的十年”归咎于鲍尔默沉默了。

2013年,鲍尔默时代在“动荡”中落下帷幕,微软CEO遴选委员会花了五个月的时间物色新CEO——最初考虑从公司聘请外人,最终萨蒂亚·纳德拉在微软工作了 22 年的老将,于 2014 年初成为微软的第三任 CEO。

(纳德拉上任时,微软内部和外部问题很多)

与鲍尔默不同,纳德拉工程师博恩、盖茨在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分类测试中属于NT型人格。这项旨在衡量一个人的感知和决策能力的测试表明,NT 类型表明盖茨和纳德拉都是非常理性的知识寻求者。

据报道,董事会任命他为首席执行官的原因之一是“作为微软员工,他还具备局外人的优秀品质”。纳德拉与公司外部的人有联系盛大创始人,从竞争对手到风险投资家。在一家被视为保守关闭的公司中,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罕见。

(萨提亚·纳德拉)

盛大创始人

纳德拉成功带领微软积极转型,仅用三年时间,微软身价翻番。 《深声》曾在《刷新》一文中总结纳德拉的方法,获得万亿市值:对内刷新文化,对外刷新合作,整体刷新战略。纳德拉致力于“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而不是从头开始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微软,这对许多雄心勃勃的改革者来说是罕见的。

相比微软,谷歌的体验要流畅很多。

Google 从一开始就是“三驾马车”。两家科技巨头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很早就在投资者的建议下找到了职业经理人施瑞克。 Eric Sc​​hmidt 提供了帮助。

施密特在他的任期内相当成功。可以说,他构建了谷歌的团队和企业架构,为谷歌成功的商业模式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尔街日报》曾评论说,是施密特在混乱中创造了谷歌的结构和纪律。

2015年,两位创始人选择重组谷歌,拆分创新业务,与原有核心业务共同组建Alphabet;并将 Google 作为子公司移交给 Sundar Pi 在 Sundar Pichai 的手中,创建了 Google 的新“三驾马车”:Page 担任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的 CEO,Brin 担任 Alphabet 总裁,Pichai 担任 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伊)

Pichai 是一名产品经理,但与两位创始人相比,他的经历更加多元化。在 2004 年加入 Google 之前,Pichai 曾在麦肯锡工作。加入 Google 后,他担任 Chrome 和 Android 团队经理,并于 2015 年成为 Google 的 CEO,这是一个核心创收子公司,包括 Google.com、YouTube 和其他业务。

在皮查伊的统治下,谷歌的业绩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成绩,他的个人回报也有所增加。值得称道的是,他的继任者皮查伊延续了创始人对产品本身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华尔街的情绪,这让谷歌在市场上保持了核心竞争力。

在公司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纳德拉和皮查伊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优秀的企业接班人首先要真正了解公司的主营业务,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有传承公司的精神核心文化,而不仅仅是关注财务数据。

谷歌和微软的创始人在交接后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对公司业务的参与。但对于一个失去创始人的公司来说,如何在坚守创始人的精神内核和寻找新的道路之间做出选择,更考验苹果等接班人的智慧。

2011 年,乔布斯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任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乔布斯的接班人。这个选择出人意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库克和乔布斯性格迥异,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

盛大创始人

乔布斯是典型的创始人性格,善于把握大方向,善于通过强烈的个人魅力凝聚团队,而库克则是在IBM工作了12年,性格沉稳。 ,典型的“职业经理人”,擅长打理业务。

(蒂姆·库克)

今天看,库克的继任基本上是必然的:在苹果这样的公司,以专家定位为主的公司中,库克的COO职位是少数几个不受工种限制、交叉性强的职位之一。部门和跨业务线的整体视图。

而苹果当时并不需要第二个“乔布斯”:库克接班初期有各种传闻,表明乔布斯本人已经制定了苹果未来四年的产品计划;而库克擅长的一直是管理库存和供应链,这是乔布斯不擅长的,理清了几个设计天才想要实现的伟大创意背后的实际问题。

库克做了乔布斯期望他做的事,也做了他擅长的事。上任后,他修补了苹果内部的运营管理漏洞,从二级市场让苹果成为更好的投资标的。随着苹果股价飙升,他成为第一个突破万亿的美国股市。有市值的公司。

同时,库克也在逐步完善苹果软硬件一体化的庞大生态系统,其在服务上的加码已经转化为营收和利润回报,支撑着苹果新的增长曲线。换言之,苹果真正进入了“库克时代”。

企业家的星海

无论交接顺利与否,故事都要继续,无论是公司的故事,还是创始人本人的故事。黄峥并不是第一个想转型做科研的企业家。在他之前,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已经开了先例。

1999年,陈天桥创立盛大游戏公司; 2004年,陈天桥带领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很快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富。在高峰期,拐点也在发生。 2010年,陈天桥一家定居新加坡。随后的岁月,陈天桥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盛大帝国先后出售盛大游戏、盛大文学等资产,转型为全球投资机构,逐渐淡出互联网战场。

“如果我成为人生首富呢?我30岁就经历了所谓的首富。为什么我的人生还要重蹈覆辙呢?”在陈天桥看来,他这辈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输入:脑科学。在美国和中国,陈天桥先后重金投入大脑研究,力图科学证明“无我”。

金钱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拥有巨额财富的企业家显然更清楚这一点。同样,对于依然怀揣着科研梦想的黄峥来说,一个新的故事正在上演。他在股东信中写道:“你不能成为科学家,但你可能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科学家的助手。这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