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imtoken转币到交易所 > 老工矿新故事|百年老矿变生态园:石缝中“长出”的奇迹

老工矿新故事|百年老矿变生态园:石缝中“长出”的奇迹

imtoken转币到交易所 2023-01-17 05:14:39

“过去,矿井环境恶劣,杂草丛生,泥土漫天,尘土飞扬,路面坑坑洼洼……青山绿水秀美,槐花满地。 “四月。槐树今天环境不错!”

暮春之际,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矿冶博览园内,一首清脆亮丽的快板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演奏快板的老人吴东明从8岁起就在这里生活和工作。退休后,他拿起快板作曲唱歌,讲述了矿山变公园的故事。

老工矿·新故事|百年矿山变生态公园:石头缝里“长”出的奇迹

图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正门(受访者供图)

穿过青翠的石山,沿着弯曲的观景路,往深处走,三座山环抱的矿坑就出现在眼前。这里是最大落差444米、坑面积108万平方米的“亚洲人”。“第一天坑”——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区大冶铁矿场的巨坑。

远远望去,满眼都是绿色,荒石堆上种植的连片槐花林郁郁葱葱;迷人的棕色,经过修复的采矿设施展示在园区内的矿冶博览园;彩虹色的滑梯、“矿乐谷”等“1890”旅游项目星罗棋布。

老工矿·新故事|百年矿山变生态公园:石头缝里“长”出的奇迹

图为大冶铁矿巨坑(受访者供图)

矿产在这里创造了昔日的辉煌。从近代的汉阳铁厂原料基地到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原料工业基地一座矿山能挖多久,1890年至2000年的100多年间,铁矿石产量3亿多吨一座矿山能挖多久,铁矿石32万吨以上的地雷在这里开采。铜。

多年的连续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伊犁山”越来越多。吴东明说:“当时废石堆放,白天吸热,晚上散热,气温比周围高出四五度。下雨的时候,把矿渣冲到附近的村庄,周围的村民抱怨。”

老工矿·新故事|百年矿山变生态公园:石头缝里“长”出的奇迹

矿山废石堆积(历史数据)

“1960年代,大冶铁矿人民决心爱护环境。” 在矿工家庭长大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处长闫洪勇回忆说,5位懂植物种植技术的人在废石中度过了20多年。在桩间间隙种植不同的树苗,筛选出固氮能力强、抗贫瘠、种植有利的豆科刺槐。

“白天生产,晚上种树,把石头翻过来,用泥土、生活垃圾和肥料填满。在石头缝里种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一棵树坏了,再种两棵树。”将被种植。” 吴东明说道。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矿工回填、种绿、破墙种绿,先后种植了120万多棵槐树,形成了亚洲最大的360万多平方米的硬岩绿化复垦生态林。

老工矿·新故事|百年矿山变生态公园:石头缝里“长”出的奇迹

生态修复后的刺槐林(受访者供图)

成功的生态复垦为矿区工业旅游和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黄石矿山公园成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和湖北省首个国家级矿山公园。在占地3600亩的主园区内,压路机、矿车等露天采矿和运输设备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用齿轮、阀门、角铁等废料改造而成的六套钢雕艺术作品. 元素是惊人的...

“天坑一眼看不到尽头,山如梯田,独特壮观,感觉不虚此行。” 黄冈市游客张先生专程来矿冶博览园和“1890矿山欢乐谷”运送矿山。机车和工业雕塑让他久久驻足。

老工矿·新故事|百年矿山变生态公园:石头缝里“长”出的奇迹

图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主公园(受访者供图)

自2007年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开园以来,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自2012年以来,园区已连续9年举办国槐旅游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观看“石上植树”的生态奇迹。

“无论是采矿还是建设矿山公园,矿山人民始终贯彻综合利用的理念。工业遗址蕴含着深厚的矿冶文化。作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我们要深化矿冶文化和放大工业用地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闫红勇说,“我们正在打造高空转椅等体验项目,引入智能技术呈现采矿过程,丰富旅游景观,提升旅游体验。”

文:邓楠、王宪

视频:方亚东